学院简介
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前身为淮阴财经学校1995年举办的经济法班。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开设有法律事务、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4个专业,下设4个专业教研室、2个经市级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法律类援助中心、1个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学院先后获评“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法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江苏省法律援助资助单位”、“淮安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淮安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淮安市工人先锋号”、“淮安市巾帼律师服务团队”、“淮安市立法专业团队”、“淮安市践行周恩来精神模范团队”、“淮安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等诸多荣誉。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专任教师35名,其中博士、硕士27名,正高、副高11名,双师素质教师占90%;有兼职律师14名,全国优秀仲裁员1名,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2名,淮安市十大法治人物2名、淮安市青年岗位能手1名。多名教师担任淮安市委法律顾问专家团成员、淮安市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团成员、淮安市政法委执法司法监督评议员、淮安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淮安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咨询专家,淮安市行政复议委员会特邀委员、淮安市政协委员。学院教师坚持以赛促教、以研促学,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教学能力比赛、技术技能大赛等诸多赛项中获一、二等奖20余项。
学院积极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学院始终秉承“尚法明理 精艺博学”的院训,致力于培养具备法律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经过近三十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学院逐步探索出一条“四方合作、五度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之间,在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开展人才培养的“四方合作”合作;在“政行企校”的协同下,通过举办产业学院、法律大讲堂、专业奖学金等,实现办学高度、合作深度、实践力度、培养温度、服务广度的“五度融合”。积极构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法律事务专业除了涵盖基础法学理论外,还增加了书记员实务、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传播设计专业则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则紧跟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婴幼儿照护人才。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实现“立体化”教学改革。目前建有:标准化的模拟法庭,供学生开展模拟庭审,以及法院进校真实开庭,为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庭审现场的机会;专业化的艺术馆,作为淮安市美术馆分馆,每年至少举办6场高水平艺术展,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和专家的平台;现代化的钢琴房,能够满足学生琴类学习和实训需要。同时,学院还与与清江浦区法院、清江浦区检察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淮阴区法院、盱眙县法院、淮安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淮安市律师协会、江苏群汇知缘律师事务所、江苏益新律师事务所、江苏凯仕曼律师事务所等数十家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妇女儿童维权中心“立体化”实践中心作用,每年吸纳各专业志愿者100余名,在老师带领下,积极为社会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服务,年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代理法律援助案件20余件,惠及群众20000余人,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获赠当事人赠送锦旗40余面,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聚焦专业技能和学历提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比赛、竞赛活动,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就业率达到98%,连续两年获评学校“招生工作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法律专业学生“专转本”上岸率连续4年保持在60%以上。
学生先后斩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文化艺术类·数字艺术设计项目一等奖,获评全国优秀奖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公安与司法大类法律实务赛项二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公安与司法大类司法鉴定赛项三等奖等诸多荣誉。42名学生加入淮安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16位学生受聘成为经开区检察院关爱帮教工作志愿者;“法治梦 法援情”项目入选淮安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学生志愿者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淮安市崇德守信好青年”“淮安市乡村振兴好青年”“淮安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学生专业实践项目《在行走的课堂里彰显青年使命担当》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最佳党日活动”。
学院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相关经验被江苏省委批示在全省全网推广,《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等媒体广泛进行了关注和报道。学院呈报的《法治梦、法援情——法援中心“扶危济困、育训结合”十四年坚守与传承》的工作报告,受到时任副市长王红红的肯定和批示;“普法为民家乡行”专业实践活动受到西藏阿里地位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布旺拉、时任淮安市司法局局长蒋东明等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入选教育部思政课程教育资源库。
面向未来,法文学院将继续秉持“尚法明理,精艺博学”的院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