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完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11月8日,法文学院召开以“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教学实效”为主题的法律援助实训课程完善提升专题研讨会,淮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邵永高、学校副校长梁枫应邀出席,法律专业全体教师参加研讨。研讨会由法律专业教研室主任甘渭花副教授主持。

甘渭花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议程,并就法律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以及法援实训课的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授课计划、课程反馈、存在不足等方面作了汇报,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

接着,教研室各位教师围绕各自授课模块,就法律援助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法律援助实训课程应当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法律援助实践能力展开,同时要注重与理论知识的衔接和融合。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家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如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庭审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学资源方面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如采用CHAT GPT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教研室教师们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法律援助实训课程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时,也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以期能够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解瑞卿指出,法律援助实训课程具有首创性、开放性、实用性。结合大家授课过程中发现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顺序倒置、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够高、各模块之间体系化联系度不紧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大一大二两轮内容同质化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他提出四点建议:结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适当调整模块顺序;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合理调整课时分配;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加强模块递进沟通;围绕法援特色,选好典型实训案例。同时,他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深化政校协作,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不断提升法律援助实训课程的水平和质量。

淮安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邵永高也分享了他在法律援助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他指出,法律援助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同时,法律援助实训课程要体现出法援特色,以法律援助为主线串联起各个模块内容。

梁枫强调,法律援助一直是学校服务社会的一块“金字招牌”,而法律援助实训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相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将法律援助实践课程化、课程项目化。他指出,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要提升质量,注重对课程定位和属性的思考;要政校协作,注重课程设计与行业资源的结合;要育德于技,注重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培育服务社会的意识。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法律援助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法文学院将继续秉持着凝心聚力、四方合作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贡献力量。
(图/胡玲 文/邵白杨 审核/解瑞卿)